案例介紹
濰坊某鑄造企業,是一家大型民營集團公司,成立于1995年。公司主要從事汽車、農用車配件的生產加工,是汽車輪轂、制動鼓總成及農用車后橋的專業生產廠家。年生產輪轂、制動鼓等鑄件10萬噸。伴隨著公司市場和規模的快速發展,對管理和協作效率、業務過程風險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迫切需要一套信息化平臺,實現計劃管理、生產管理、成本管控的規范科學管理,建成數字化工廠。經過與客戶公司各業務部門的需求溝通及未來業務管理需求分析,借鑒先進企業信息化系統應用經驗。對信息化建設實行整體規劃、分布實施的策略,先建立信息化基礎,逐步實現業務全覆蓋。對基礎數管理、訂單管理、計劃管理、生產管理、設備管理、成本管理、質量管理七大業務模塊進行優化賦能,解決公司生產經營中的管理痛點。
業務痛點
·戰略層面:缺少整個生產管理系統的戰略規劃及戰略解碼,目標設定不是基于客戶導向、產品競爭力的提升;
·組織層面:部門或部門職責缺失,業務容易形成斷點,如成本管控,二級單位提報成本數據,價值管理部審核,缺少成本持續分析、診斷、改進的部門或職責;
·流程層面:①流程多數基于單點編制,沒有從客戶需求到客戶滿意的全流程策劃;②流程制度多數為向上走,偏向于行政管理,欠缺向下深入業務的管理;③流程概念缺失,未以流程或項目概念解決問題;
·績效層面:①目標考核體系粗放,如各成員企業的成本管控目標均為降成本額;②核心的流程績效參數未在目標庫里體現,如:庫存、設備利用率、內部質量合格率或損失率概念;
·成本層面:①按月、產品大類進行成本統計和分析,未細化到具體工序和材料;②新產品開發,缺失研發費用歸集或費用分攤原則不科學,如模具費分攤按年份執行;
定制方案
·方案設計階段:
建立面向銷售、生產、質量、財務和物流各部門管理人員的MOM系統平臺,依托系統優勢,解決以往倉庫庫存居高不下且不易分析、產品交付拖期、成本管控缺少手段、一線員工工作積極性差等問題。各級管理人員通過MOM系統,可以隨時查看報表數據,即時查詢產品庫存,跟蹤訂單生產過程,掌握產品生產成本等迫切需求。為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決策依據,解決公司生產經營中的管理痛點、提升經營效益。
·建設實施階段:
整體項目歷時12個月(包含基礎數據、訂單管理、計劃管理、生產管理、質量管理、設備管理、績效管理等七大業務模塊)的開發和實施,在浩信9個廠區保質保量完成項目上線驗收工作。
定制方案
·產品基礎數據管理:實現產品多級BOM管理,工藝路線以及工序的管理;
·生產過程管理的透明化:實現各工序的產量統計、不良品統計;
·計劃響應快速化:實現訂單進度可視化,實現生產單位的計劃排程;
·流程執行規范化:訂單變更、生產計劃變更,記錄變更信息;
·產品相關信息的可追溯化:實現產品信息追溯,車間過程質量管理;
·在制品管理精細化:實現各工序在制品的數據統計和查詢;
·人員成本透明化:實現人員生產效率管理,車間一線員工工資核算;
·成本管理精細化:實現單產品人工定額、材料定額的維護和計算,各工序日成本核算;
·設備管理:實現設備臺賬管理,設備的處置,設備的盤點、巡檢、報修及配件的管理;